国际交流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动态 >> 正文

吴琴华-英国剑桥访学心得

2015年11月01日 08:50  点击:[]

本人2014年9月18日到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白驹过隙,一年的访学很快就结束了,然而,这一年却成了永恒的记忆。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能剑桥访学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听剑桥同行专家的讲座,参加学术讨论,提高科研水平,还可以接触地道的英语文化,英语语言,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深入了解并体验更多的英语文化,加深对英国文学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有机会跟来自世界各地的英语文学研究者或各个学科的研究者有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拓展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我下边将对这一年来在这些方面的主要活动做一简要小结。

1.听课与学术专题讨论

首先,在学期中间,参加了多门课程的学习和学术专题讨论。第一学期主要听了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包括:20、21世纪批评与理论、文学与文化:1960-2000、通俗小说理论、德国美学与文学批评:从康德到阿多诺、当代写作地域及人格、19世纪道德思想、后殖民主义、莎士比亚专题等,进一步了解了剑桥大学英文系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思路及教学特点,对自己的教学科研有较大启发。譬如Dr Fernihough的20、21世纪批评与理论这一课程,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文论,而且在第一堂课开始前就给出了课外阅读的书单,该书单几乎涵盖了所有20、21世纪的文论及批评经典著作,而且简要概括了不同著作特别值得推荐研读的原因。另外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是Prof Simon Jarvis的德国美学课程。在剑桥听教授们的讲课确实是一种享受,他们没有华丽的PPT,没有所谓的多媒体辅助手段,有些甚至没有板书,但是他们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非常熟悉,旁征博引,或充满激情或有条不紊地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系统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他们的研究方法对自己的科研也很有帮助。同时,我发现这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值得借鉴。教师上课信息量极大,给学生的课下文献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我们英文系的访学老师没有权限进入系里的MOODLE系统,但是知道多数教师会在课前把授课的ppt或讲义放在网上,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  

  从英文系的课程学习及设置,我们可以明白剑桥大学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不多,功夫多在课外自学或与指导老师的交流研讨。  

除了听课之外,我也参加了一些学术专题的讨论及讲座,包括当代文学研究专题、莎士比亚研究专题以及文论研究专题等。通过课下阅读文献,课上集体讨论,加深了对当代文学批评与理论的理解把握,对当代文学研究的走向有更清楚的认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剑桥讲座极为丰富,系里的秘书几乎每周都发相关讲座的邮件给每一个访学的老师,大家可以到各个学院参加他们有关文学、艺术或社会学方面的讲座或研讨会,剑桥的讲座开放程度很高,学科的交叉性也非常突出,有利于拓展大家的研究视野。一些与我研究课题相关性比较大的研讨会或讲座,我基本上都积极参加学习。

2. 学习英语,感受本土文化

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而在目的语国家生活学习无疑是提升英语水平,了解文化差异的最有利的条件。为此,我充分利于各种场合,参加多项活动,和英国人近距离接触,加深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

(1)参加每周学校访问学者协会专为国外访问学者组织的英语学习与文化专题活动。

每周二两个小时的英语口语课由剑桥退休的教师组织,就英国文化、历史与政治等话题进行讨论。活动内容丰富,从辩论、拼地图、到各国文化分享交流等。口语课之后,会有专门邀请的专家为大家做英国或剑桥文化、风土人情专题,如剑桥大学诗人、名人介绍,剑桥大学帆船比赛情况,剑桥大学历史等等,之后,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三三两两就各种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是练习英语口语的极好机会。除了周二一个上午的活动之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协会组织的一些文化旅游活动,包括对剑桥各个学院的考察介绍,以及英国小镇、自然保护区、教堂、博物馆等的游览介绍。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英国自然及人文历史的理解。

(2)参加了高级英语课程学习与圣经学习。

高级英语课程及圣经学习班是由一些英国本土人及长年旅居英国的华人在业余时间免费为留学生开的课程,旨在提高留学生使用英语的水平以及对圣经内容的了解。每周四下午和每周六上午上课。课程设计丰富有趣,内容涉猎广泛。比如词汇扩展活动,教师把所有表达不同程度生气、高兴、担心等方面的词汇一起学习,区分这些近义词在使用方面的差异。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常常对这么多表达相同意义的词感到困惑,学生也常常会提问这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学习,即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也可以捕捉英语不同词汇表达的细微差别及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会根据大家的需要开展教学,比如介绍英国的社交礼仪、饮食文化,度假方式等等。尽管,在国内也可以读到这样的介绍,但是跟真正的英国人在一起交流体验,感受很不一样,很有收获。另外,打油诗欣赏及创作活动也非常生动有趣,对我们外语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很有启发。

(3)与英国人一起庆祝节日,亲身体验英语文化。

圣诞节和复活节是植根于基督文化中的英国最重要的两个传统节日。为了亲身体验英国人如何庆祝传统节日,两个节日我均在英国本土人家里度过,并且一起参加当日教堂的纪念活动。英国的许多社会行为,价值观念及语言文化都与圣经息息相关。没有对圣经和基督教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英国社会。为了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除夕之夜,我也同样邀请了英国人一起度过,并向他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欢度方式、美食制作。大家一起分享美食,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另外,英国人很注重社区活动,常常就一些话题在社区之内,有时候在酒吧进行讨论,我也会参加对感兴趣话题的讨论。比如,我参加的一次活动是关于中学要不要开圣经课的辩论,一位中学的校长以及教堂的牧师参加了辩论,讨论非常激烈。国内对类似话题的讨论可能常常局限于课堂,或者学者之间,而英国是社区内自发的活动,但却开展的有声有色。还有一次,一个对各国公共关系感兴趣的一个作家,邀我们中国学者一起讨论各国对“关系”的理解。大家热烈讨论了“关系”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角色和解读,在多数场合英国人认为规则高于关系。

英国的社区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对话题的讨论。事实上,有各种形式的活动,我都尽量积极参加。比如社区植树活动、果园欢庆活动、海边集体学习活动、内战再现活动、集体下午茶、学院晚宴、莎士比亚戏剧节、诗歌朗诵会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对英国的文化、人文历史、宗教等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英国人的了解,对英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也大大提高了自己英语交际的能力。

3. 文献积累与学术研究      

文献积累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剑桥大学图书文献资料丰富,无论在系里资料室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可以很方便的借阅文献资料,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可以一次借20本书,而且一次期限长达近一个月,非常方便阅读和查阅资料。在学期期间,根据听课的进度及专业教师的推荐,大量系统地阅读了相关书籍及文献,对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梳理。

假期中间,主要根据具体研究项目,阅读了相关的文献,也下载及扫描了一些比较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同时,开始就相关研究领域做了一些文献综述。本人不仅收集了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而且针对自己所在学院的需求,还收集了有关语音学、诗歌、以及海外鲁迅研究与翻译的资料,为自己学院的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剑桥的生活丰富充实,学习研究也颇有收获: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英语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大量研究素材,完成了部分研究项目。剑桥的一年,除了上述内容外,更有一些看似细微却印象深刻、引人深思之处。譬如克莱尔学院的园艺师在引导我们参观该大名鼎鼎的花园时,发给我们每个海外访学者一本70页的自己撰写的花园介绍,从该园的历史渊源到他本人对该园的改造规划;譬如剑桥大学各个图书馆馆员的专业,从未看到国内图书馆馆员扎堆聊天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唐宁学院的图书馆馆员对F.R.李维斯的信件如数家珍,即时提供本人所需要的卷宗;譬如一些退休的研究员仍旧每天去图书馆坚持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写作;譬如一位NHS的工作人员,虽然收入不高,却告诉我们,他们会在下班后给在他们诊所注册的精神病患者送药到家,因为担心错过服药,会给国家医疗福利带来更大的负担,这种爱国敬业似乎一点都不逊于我们;譬如一位92岁的院长夫人友好地提供搭便车服务;譬如剑桥大学校长及夫人每学期在家里举行的海外学者招待会,平易近人地跟每个客人亲切交谈(我可以说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和我们校长握过手,没有与校长说过一句话么?);无数次在居住的小区里看到赫赫有名的教授站在行人道上跟在花园里劳作的园丁打招呼聊天;去七姐妹白崖的时候,在询问如何才能越过小溪走到对面,那个被问的中年妇人热情地说她可以一个个背我们过去,本地人都知道来此游玩得穿长筒雨靴;譬如英文系图书馆管理员David介绍我去学校图书馆注册时提到the ugly Toweryou cant miss it时的那种幽默;一个身患乳腺癌即将动手术却继续在教会里提供义务服务的教徒;一个在一个月内几乎足不出户埋头写了三篇论文的访学者;一个电子专业的科学家却能就文学作品侃侃而谈;学校Senate house举行的乔治·艾略特讲座,校长对该讲座的精彩脱稿点评;英文系里各种各样的莎士比亚课程;一堂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课程,老师面对诺大的教室里我们仅有的三个学生神态自若的讲课......

剑桥一年,生命中永恒的回忆!


上一条:吴虹-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心得 下一条:任亮娥-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教育学院访学心得体会

关闭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9号楼 | 电话:0575-88341265 | 邮箱:513550554@QQ.COM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