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院庆20周年、办学50年“文理记忆”专稿之十三 杨坚定: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的心路历程

2022年06月15日 14:02  点击:[]

编者按:2022年,我院迎来建院20周年、办学50年的诞辰。为庆祝这个诞辰,学院精心筹备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因受疫情的限制,部分活动临时做了调整。留下两块活动内容,一是举办系列的学术讲座,二是征集“文理记忆”的文章。自今年3月起,我院面向校内外师生开展了“文理记忆”为主题的征文(含回忆录征集)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离退休教师、各地校友的热切关注与积极参与。为感谢大家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开辟专栏刊登这些原创作品,对回顾学院历史、感受学院发展、展望学院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的心路历程

     ——写在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外国语学院成立20周年了,可喜可贺!作为学院成立和发展的亲历者,我见证了学院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也目睹了高层次人才调离的煎熬阶段,更经历了重新找到方向继续发展的心路历程。

2002年3月学院成立到2006年是学院快速发展的阶段。学院在任绍曾院长(任期2002-2007年)的带领下,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改革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时,我们有三位外语测试学方向博士(在读),这在省内是第一家,有了他们,我们的学科建设也是信心满满;学院的副教授按计划顺利晋升教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学生学科竞赛捷报频传、新专业的增设更添学院活力,语料库建设顺利开启。

2006年到2010年,先后有6位博士离开,对学院冲击最大的是学科建设。三位测试学博士的离开,使我们学科的一个方向瞬间就消失了。学科建设如何继续做下去?一时间,我茶不思,饭不想,整天为这事焦虑不安。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想也许能从孙鸿仁教授带领我们做的语料库建设找突破口。我联系孙教授,他建议,新设一个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方向,以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为基础,先建语料库,然后进行相关研究,这可以体现绍兴地方特色。他的建议确实不错,可是谁愿意来负责这个方向呢?我们学院的教授大部分是话语分析方向,翻译方向的成员已经有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也不一定肯另起炉灶。仔细考虑后,唯有我自己改变研究方向。可是,对于鲁迅小说英译这个领域,我是零基础,做起来困难重重,一时无从下手。鲁迅小说的英译大都出版在上世纪,而且国内当时一般只能找到杨宪益的译本,其他人的译本很难买到。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干着急无济于事,我一开始也是很被动,慢慢地从零开始。我先搜索了关于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论文,了解了一些粗浅的鲁迅小说英译本不同版本的信息。但是,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文本呢?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我在电脑上搜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欣喜地发现他们的线上图书馆允许校外访客访问,我找到了杨宪益翻译的《阿Q正传》的几个版本。于是,我马上托上外的老师帮我复印。既然,有些学校图书馆可以在线查阅图书信息,我就挨个查找,我几乎搜索了所有我认为外语资料较多的图书馆,我也搜索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也找到了一些新的资料。可是我发现,美国翻译家莱尔的英译本国内有的图书馆虽然有,但是,不允许外借。同时我还发现了英国学者蓝诗玲(Lovell)于2009年在企鹅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的《鲁迅小说》英译本。当时国内还有她的译本。我通过朋友在英国帮我买到了她的译本和莱尔的译本。记得从2008年的暑假开始到年底,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网上查找资料上。2009年初学校放假后,我直接去了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当时国家图书馆的管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严格,它可以借阅早期的报刊杂志。为了方便起见,我特地住在附近的旅馆。每天一早就去那里,有时一天下来也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资料。后来我发现那里有比较多的民国时期的英文报纸,于是,我就一年一年借出来,一页一页翻看,我惊喜地发现了几个我从未听说过的英译本,当场复印了下来。

北上的旅途虽然辛苦,意外的收获早已弥补了那些辛苦。回来后,我慢慢整理我收集的资料,鲁迅小说英译的总体情况我就比较清楚了。有了第一手资料,我开始试着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此基础上,我着手撰写论文。几经修改,论文基本定稿。可是,论文投向何处又成了难题。我希望自己花费了那么大的经历后写出来的论文,不要投出去后就石沉大海。我知道关于鲁迅研究,国内唯一的一本学术期刊是《鲁迅研究月刊》。为了确保投稿命中率,我查阅了它所有过往的论文,发现确实没有人写过类似的文章。这样我就比较放心地把稿子投到他们的编辑部。2009年11月,我申请的教育部项目 “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于应用”成功获批。两个月后,《鲁迅研究》编辑部也给我发来了录用通知。我的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第一篇论文《鲁迅小说英译综述》发表在2010年第4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上。至此,我们的学科建设慢慢地走出了迷茫期。

虽然我们经历了迷茫阶段,但是,我们在孙鸿仁教授的带领下一直坚持做好语料库建设平台。2008年8月12日我们的语料库在线平台发布公告,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创建的《中国汉英语料库大世界》在线运营,免费共享。这是当时国内首个免费共享的语料库平台。2013年“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创建完毕,也放到了该平台上,丰富了平台资源。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利用我们的语料库进行翻译对比研究。“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们学院的代名词。语料库让我们找到了学科的方向,语料库增添了我们学科建设的信心。到目前为止,“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的访问量已经超过80万人次。我们取得了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在此,我要向孙鸿仁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学院所作出的贡献。

纵观学院的发展历程,我也留有遗憾:我们搭建了一个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些研究素材,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现在想来,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人推动的。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语料库仍在不断地发展;英语师范专业顺利通过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科教学(英语)招生形势喜人;日语专业重新招生……衷心祝愿外国语学院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杨坚定1982年到我校任教工作,教授职称,曾任外国语学院院长、书记,现已退休。

 

 

文字:杨坚定  编辑:余峰  审核:金灵

 

上一条:寿永明副校长率队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华商联合会调研交流 下一条:院庆20周年系列讲座:“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赵蓉晖与学院教师亲切座谈

关闭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9号楼 | 电话:0575-88341265 | 邮箱:513550554@QQ.COM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