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志远 博学中西

旧版本
当前页面: 首页 >> 正文

我院教师参加第七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6日   作者:  点击:

2017 7 11 13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英美文学研讨会暨外国文学暑期研习班”在仓前校区举行,来自安徽、河北、湖南、江苏、陕西、四川、上海、浙江、重庆、黑龙江等高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我院吴虹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第七年举办由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刘军(笔名童明)老师主讲的文学研习班。

7 11 上午,研讨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茂林教授主持,欧荣院长和殷企平教授致欢迎辞,表达与学界同仁一起构建文学研究共同体的愿望。随后,刘军教授开始了系列学术报告。

第一场主旨报告题为“文学与思辨”。刘教授以艾米莉·迪金森和福克纳的作品为例,对文学思辨作了详尽的分析,让我们一窥文学文本中修辞营造的张力。

在第二场报告中,刘教授以极富诗意的语言跟大家分享了“从薄伽丘的后院望去:情诗漫谈”,分析了什么样的诗歌是一首好的情诗。接着,刘老师以博尔赫斯的《时间之梦》、《长城和书》以及自己的散文《善贼论》阐释了何为互文性。

第三场主旨报告题为“浮士德的纠结(歌德)”,将文学文本与现实社会中的“拆迁问题”关联起来。

第四场讲座,刘教授解读了纳博科夫的“Mademoislle O”,诠释了如何针对文本进行文学批评。

第五场主旨讲座为“文学阅读策略谈”。刘教授对舍伍德·安德森的“Hands”进行文本细读,以实例再次说明文学思辨不仅仅是逻辑思辨,而是更全面的思辨。

本次研习班不仅有刘老师的五场专题讲座,还有知名学者的嘉宾讲座。第一场嘉宾讲座由殷企平教授主讲,题为“转型焦虑:文化观念流变中的《心之死》”。殷教授通过文本细读,探寻了鲍温的文化思想,分析了波西娅“心之死”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文化的转型焦虑造成了波西娅的“心之死”,这是鲍温与文化观念发展史的一种互动。

第二场嘉宾讲座由耿幼壮教授主讲,他以“文艺复兴研究”为主题的发言刷新了我们对“文艺复兴”的简单认知。

时光飞逝,研讨会在持续三天以后结束了。虽然此次研讨会只有三天时间,但三位老师对文学文本的精彩阐释、对文学概念的深入分析给与会代表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纷纷表示以后还要再次聆听刘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讲座。

上一条:我院教师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第十一届年会 下一条: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浙江大学任绍曾教授到我院讲学